商圈的特性
商圈的特性与范围,必须依据餐厅所在区域未来的发展,及消费者到达店面所需的时间来判定。因此,若是顾客惠顾次数愈多,则可大约推估所需时间为15分钟,而特殊的专门店则需时间为30分钟左右,不过商圈的形成会受到某些人为或天然条件的限制而有所改变,这些限制如下。
1地点
如学校、公园、河流、桥梁、公共设施等已固定的地点。
2交通
新交通路线的建设,旧道路的修复或拓宽,公交车站,铁路车站等。
3人口
人口疏密程度、购买能力、生活习惯、年龄、性别等。
所以在商圈范围的界定上,建议先以到达时间为要素,再将所囊括的不同距离以圆周取样法来确定,比直接以距离判断更为准确。
![洪梅饭堂承包合同](http://www.shucai1688.com/ProductImages/1/shucai1688_043.jpg
)
商圈的设定
1商圈调查的步骤
描述、收集、分类、锁定,是商圈调查的四大步骤,凡都市地图、市区一览图、简介、都市计划图、区内人口数、产业和就业统计、租售行情、营业类别统计、土地公告现值、车辆通行量调查、市街地的外观现况、各主要建筑物设施的容量、政府及民间的市调报告等,都是搜寻的重点。
2商圈设定方式
在商圈设定上,要分为第一次、第二次、第三次等三种设定商圈的方式。一般而言,先从离店址最近处假设为顾客所在位置,顺序在地图上划下小点,观看全部点完的地图,然后分三次设定商圈的范围。所谓第一-商圈,就是指在该商圈内,该店的顾客占有50%的区域,第二商圈是指包含75%顾客的区域,而第三商圈至少有90%的顾客占有率。其实,都市的大小,或在闹区,或在一般街道、郊外住宅区等等,还是略有不同。只是一般状况下,大多以其业种业态的不同来设定商圈。
3商圈范围的界定
在商圈范围的界定上,除了将店面地点周边的教育设施、文化设施、休闲设施、商业生活等功能,列入界定的参考因素之外,在人口易于集中的地方,与交通工具之间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,可视为消费者为了达到消费目的所运用的手段,大约可区分为四大类。
(1) 行人徒步圈:指步行所能到达的范围,譬如在住宅区易产生择店地点。
(2)自行车圈:指骑自行车所能到达的范围,譬如在住宅区、商业区均易产生择店地点。
(3)机动车圈:指机动车所能到达的范围,大部分在郊外辅助道路或交叉路口。
(4) 铁路、公交圈:指铁路、公交系统所能通达的范围,大部分都在车站前较易产生择店地点。
商圈的范围内,若所需的时间为10~15分钟,则此商圈才有价值,因为顾客的来店才是真正为用餐目的而来。如果花费20~30分钟才能来店的顾客,很可能是随兴而来,如趁逛街购物之便顺道来店。
如前面所述,要决定店面地段的价值或是产品的等级能否符合商圈所需,都必须先决定商圈的范围,因此把握真正属于店面的营业范围及投资方向,将足以影响其成败。例如餐厅营业是以店内用餐为主或以外带外用为主,还是此区的顾客多半希望外送方式服务到家呢?在服务的范围里,将以何种方式来运送产品?频率与时效性又是如何?这些都将间接导致顾客购买力的提升与否。
连锁店通常在预定计划中,必须剖析消费者的购买潜力,在商圈内应以40%为目标,这是指坐拥商圈市场里的有利条件下所能含盖的顾客群,当然如果能够再向上爬升,将更能提高业绩。
![中堂承包饭堂公司](http://www.shucai1688.com/ProductImages/1/shucai1688_045.jpg
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