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在自己补充各种维生素的人越来越多,不过维生素也不是随便乱补的。维生素如果应用不当同样可引起不良反应及中毒,甚至出现很可怕的后果。那么,服用维生素应注意哪些事项呢?
维生素补太多当心中毒
1、维生素a中毒
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,急性型表现为食欲减退、烦躁或嗜睡、呕吐等。
慢性型早期会出现烦躁、食欲减退、低热、多汗、脱发、以后有典型的骨痛症状。
所谓维生素中毒症就是服用过量的维生素后所发生的中毒性病症。但是只有过量服用维生素才会引起维生素中毒,日常生活中的蔬果中的维生素则不会引起维生素中毒的。
2、维生素d中毒
维生素d在所有维生素中是最容易使人中毒的一种,其中毒症状和体征主要有:高钙血、肌无力、感情淡漠、头痛、厌食、恶心、呕吐、骨痛、异位性钙化、蛋白尿、高血压和心律失常等。慢性高钙血可导致全身血管钙化、肾脏钙质沉着和迅速出现肾功能衰退。
3、维生素e中毒
一般来说,长期服用维生素e不容易引起中毒,但如果,每天服用维生素e超过300—800毫克就会出现肌无力、疲倦、头痛和恶心等中毒症状的。维生素e过量还可能引起大出血。
对服用降低血凝度药品(如阿司匹林)的人来说,过量摄取维生素e危险性更大。
对于吸烟者来说,每天服用50毫克维生素e患脑溢血式中风的危险性增加了50%。
4、维生素k中毒
维生素k同血液凝结、维持健康的骨骼和受损骨能复原有关。建议每天摄取量是成年女性60至65微克,男性70至80微克。美国药物与食品管理局建议维生素k的每日需要量约为每公斤体重1微克。
过量维生素k会导致人体出现癌症和长疹的现象。孕妇服用大剂量维生素k会造成新生儿黄疸。服用含维生素k量高的多种维生素亦影响口服抗凝剂的效果。
5、维生素c中毒
有人主张长期服用大剂量维生素c预防感冒和癌症,及降血脂等,但应严防过量中毒。每日服用1克维生素c易发生腹泻,一次服4克会导致尿酸尿,长期大剂量服用会使一些病人形成尿道草酸盐结石,并使6—磷酸葡萄糖脱氢酶(g—6--pd)缺乏症病人出现溶血。
服用维生素注意事项
1、注意剂量
维生素也和其他药物一样,要掌握好剂量,并非像有些朋友想象的那样———补药越多越好,当今市场广告宣传儿童补钙、补维生素d沸沸扬扬,殊不知维生素d用得过量导致的后果比佝偻病或成年人的骨质疏松症要危险得多,每天用3000国际单位以上或2周即总量达25万国际单位可产生毒性反应。
大量静脉注射维生素c(一般人认为最安全的维生素)会发生红细胞溶解或静脉栓塞,甚至致命。
2、注意配伍
从化学结构来看,维生素像多种小分子量的有机化合物,性质各不相同,所以可受其他药物的影响,甚至破坏其特性。如广谱抗生素(青霉素或四环素等)可引起的b族维生素缺乏;维生素c不能和通常用的补血药(铁剂)配伍;抗痨药可造成维生素b6缺乏;便秘时如常用液体石蜡通便,可导致维生素a、d、k吸收不良。就是维生素与维生素之间也有“不相容”的情况,虽程度各不相同。
3、注意副作用
维生素b1、k都有严重过敏反应甚至致死的报告,曾见过维生素b12发生过敏性休克。另一方面,不同的维生素各有其特异的不良反应,如维生素a可出现头痛、烦躁、嗜睡等神经系统症状;维生素d可引起动脉、肾曲小管用至骨骼的钙化和过度钙化;维生素e可引起血栓形成及月经过多等等。
但这些反应多易在剂量过大时发生,所以说从防止不良反应要求出发,也要严格控制服药剂量,用药方法还是以口服安全。
4、注意科学保存
各种维生素最好单独分别存放,如维生素c不能与维生素b2接触;有的要用棕色药品贮放以避光和紫外线照射,如维生素d和维生素b2等;药瓶在不取药时应盖紧,以免空气使之过快氧化而失去药效,如维生素a(鱼肝油),维生素c存放过久会发黄,也就是这个原因。
东莞首宏蔬菜配送公司
服务热线:13480411888
联系人:苏先生
电子邮箱:815665333@qq.com
QQ:815665333
网址:www.shucai1688.com